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目录-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频道:正大体育 日期: 浏览:39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高中语文新课改的教材。

下面请看我带来的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的更多详细内容吧!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先秦诸子选读》是新课改形势下应运而生的课标版选修教材,是人教课标版选修科目。

  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的宗旨"
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文化的教育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秦时期是我国思想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出现了许多学派,他们的论著代表着中华文化精神,对后世发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开设《先秦诸子论著选读》课程,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遗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好学深思的探究态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先秦诸子散文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它们都是空前的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目录   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一、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六、有教无类   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第二单元 《孟子》选读   一、 王好战,请以战喻   二、 王何必曰利   三、 民为贵   四、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五、 人和   六、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第三单元 《荀子》选读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第四单元 《老子》选读   有无相生   第五单元 《庄子》选读   一、 无端崖之辞   二、 鹏之徙于南冥   三、 东海之大乐   四、 尊生   五、 恶乎往而不可   第六单元 《墨子》选读   一、 兼爱   二、 非攻   三、 尚贤   第七单元 《韩非子》选读   一、 郑人有且买履者   二、 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   课程说明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先秦诸子创造了那时候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可喜局面,并且深刻影响了身后两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奠定了炎黄子孙基本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情感方式,对世界其他国家比如日本、韩国等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可以说,先秦诸子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根。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先秦诸子尤其是其中的孔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学者,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追求,以道德为立身行事自处处人的根本,是道德人格思考和培养方面的大师。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性,使人格健全地发展。

  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各方面的问题,有异常敏锐深刻的洞察。

他们或者教人以种种智慧的、积极的方式因应社会人生问题,或者启发人们对种种社会人生问题进行反思。

比如,孔子说"
当仁,不让于师"
、"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孟子说:"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老子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些睿智的思考现在看来仍然富有引导和启示意义。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培养和加强学生把握社会、人生问题的能力。

  当然,本课程的一切目的,都应该落实到相关经典篇章的学习、阅读和分析当中。

跟现在的小说散文等比较起来,先秦诸子方面的文章似乎还相当原始,但是它们自有后人不可企及的地方。

就原创性之强、哲思之深、风格流派之多、影响之远而言,它们都是空前的,甚至也是绝后的。

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得到独特的享受,--一种将感性与理性深刻融合在一起的享受。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有益于发展学生阅读和分析古文的基本功。

而阅读、学习先秦诸子的文章,可以丰富学生的思想智慧,开启学生的思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经典论说可资援引,其奇妙优美的表达可资借鉴。

所以,开设这门课程,又有益于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本课程的宗旨,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以上所说的这几个"
有益于"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诸子文学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高中选修文言文课文知识点整理

1. 求语文高一文言文知识总结 高一上学期文言文基础知识总结《劝 学》 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荀子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先秦儒家学派,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

《荀子》二十卷,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写出下列加点字词的拼音: 须臾 yú 舟楫 jí 跬步 kuǐ 驽马nú 锲而不舍 qiè 金石可镂 lòu 骐骥 jì古今异义词: 1.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輮 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

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 天赋,资质。

活用情况:木直中绳, 輮以为轮。

輮,使动用法,用煣的工艺。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向上;
下,向下;
名词作状语。

非利足也----非能水也 足,名词作动词,用脚走。

水,名词作动词,游泳。

一词多义: 于: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比。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对, 向。

之:锲而舍之:代词。

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的标志。

青,取之于蓝 :代词。

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的。

使之然也 :代词,木。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

而:表转折:而寒于水 而致千里 而绝江河 而青于蓝 而闻者彰 而见者远表修饰:顺风而呼 登高而招 吾尝跂而望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 。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蟹六跪而二螯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表因果:而神明自得 表承接:锲而不舍 者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者,代词。

组成名词的“者字结构”,作“的人”讲。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

者,助词,表停顿,并提示下文要说的原因。

八、特殊句式 判断句 1、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也不再能再挺直,(这是由于)煣的工艺使它变成这样的。

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增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得见;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资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只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固定句式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 “没有用来…的办法”。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
不汇聚细流,就不能成为江海。

)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在上面吃泥土,在下面饮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用心专一的缘故。

介词结构后置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冰是水凝成的,但比水更冷。

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寒冷。

《师 说》 韩愈,字退之,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说”是古文中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范围,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说”比“论”随便些。

初中学过的《捕蛇者说》、《马说》等等都属“说”一类文体。

一般为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

本文阐述的是作者对从师问题的看法。

古今异义词:(1)古之学者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学问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

今义: 连词,表因果关系。

(3)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古义:小的方面学习 今义:初等教育学校(4)吾从而师之 古义:从,跟从;
而,连词。

今义:连词。

(5)今之众人 古义:一般人。

今义:很多人。

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传道受业解惑 :同 授,传授。

句读之不知 : 同 逗,停顿。

或师焉,或不焉:同 否。

活用情况:吾从而师之:以……为师,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意动用法。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 名词作动词。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 愚人 形容词作名词。

一词多义:之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代词,他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这些师道之不复:结构助词,取消独立性。

句读之不知 :表示宾语前置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代词,代“六艺经传” 古之学者:助词,的 其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代词,他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代词,那些其出人也远矣:代词,指圣人 其皆出于此乎:副词,大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代词,指“闻道先乎吾”的人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前指士大夫,后为语气词。

道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道理 吾师道也: 道理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余嘉其能行古道: 风尚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老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专门技艺的人孔子师郯子……: 以---为师 吾师道也: 学习、效法或师焉,或不焉:从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从师吾从而师之:意动用。

2. 高中语文必修1 18个文言虚词用法专练 要求:仔细了解各虚词的基本用法,然后做题巩固。

第一课时而⑴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可是”、“却”。

⑵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⑶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

⑷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

⑸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⑹通“如”,好像,如同。

⑺通“尔”,你,你的。

(8)[而已]罢了。

(9)「而后」才,方才。

(10)「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乃⑴于是,就。

⑵才,这才。

⑶却。

⑷是,就是,原来是。

⑸竟然。

⑹他的。

⑺乃至,甚至。

⑻可是。

⑼而,又。

⑽这样。

[11]你,你的。

[巩固练习] 良乃入,具告沛公。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今君乃亡赵走燕。

诸葛亮真乃神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作计乃尔立。

何⑴什么。

⑵怎么样。

⑶哪里。

⑷多么。

⑸为什么。

⑹怎么。

⑺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注意一些复合词。

与 ⑴解释为:和、跟、同。

⑵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⑶作实词用,可解释为“给予” “结交、交好”。

其⑴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 ⑵其中,其中的。

⑶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 ⑷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 ⑸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⑹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⑺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

还是。

⑻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

⑼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⑽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不概”、“可能”。

(11)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且⑴暂且,姑且。

⑵将,将要。

⑶而且,并且。

⑷况且,再说。

⑸尚且,还。

⑹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关系:又,又。

又。

⑺同“夫”,句首助词。

⑻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

,一面。


一边。

,一边。

⑼如果。

若⑴如果,假如。

⑵像,好像。

⑶你(的),你们(的)。

⑷此,如此,这样。

⑸至于。

「若此」如此,这样。

[若夫]是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

近似“要说那”、“像那”的意思。

所⑴处所,地方。

⑵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

的事、物”、“。

的地方”、“。

的人”等。

「所以」⑴表示行为所凭借的方式。

方法或依据,相当于用来。

的方法是用来。

的等。

⑵表示原因。

相当于“。

的原因(缘故)”。

「所谓」所说的。

「所在」⑴到处。

⑵所在之处,处所。

则⑴却,可是。

⑵那么,就。

⑶指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⑷用在对比句中,相当于“就”。

⑸就是。

⑹原来是。

⑺只。

⑻同“辄”,总是,常常。

⑼原来已经。

(则是)只当是。

(则则)赞叹的声音。

为⑴成为,变成。

⑵做。

⑶作为,当作。

⑷是。

⑸以为,认为。

⑹被。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⑻指心理活动。

⑼有。

(11)治理。

(12)装作。

(13)为了。

(14)给,替。

(15)对,向。

(16)因为。

(17)则“于”,在,当以1、为,由于。

2、而。

3、把,拿,用。

4、以为,认为。

5、凭,靠。

6、按照,依照。

7、根据。

8、通“已”,已经。

9、作语助,表示时间、方位和范围。

10、在。

11、作语助,起调整音节作用。

12、任用。

「以为」1、把。

当作或作为。

2、认为。

3、把。

制成。

也⑴同现代汉语“也”。

⑵用在句末,表示判断语气。

⑶用在句末,表示陈述或解释语气。

⑷用在句中,表示语气停顿。

⑸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

⑹用在句中或句末,表示肯定、感叹的语气。

⑺用在句末,表示反诘语气。

⑻用在句末,表示祈使语气。

(也哉)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多有感叹或反诘之意。

(也者)⑴语气助连用,起说明或解释作用。

⑵用在句末,表示反问。

(也与)语气助词连用,为加强语气,带有反诘之意。

(也么哥)句尾助词连用,无实义 (也已矣)罢了。

于⑴对,对于。

⑵在。

⑶与,跟,同。

⑷到。

⑸从,自。

⑹在。

方面。

⑺比。

⑻被。

⑼受。

⑽向。

(11)给。

「于是」⑴在这时。

⑵与现代汉语“于是”相同。

⑶在这件事上。

⑷在这种情况下。

⑸对此。

「于是乎」于是。

者⑴指人、物、事、地点等,相当于“。

的”或“。

的人(东西、事情、地方)。

” ⑵与“若”连用,或单用,表示比拟,相当于 “。

似的”。

⑶放在主语后,表提顿或判断。

⑷放在主语后,引出原因。

⑸放在疑问句末,表疑问。

⑹放在假设复句中,表\
假设,相当于“如果。

” 、“。

的话”。

⑺放在“有”字的宾语之后,表示提顿。

⑻放在数词之后(翻译时,要根据所列事物,在数词\
后加\
相应的量词和名词)。

⑼放在后置的定语后,“的”。

⑽放在时间词之后,表示停顿,调整音节。

(11)在陈述句末,表结束。

之⑴他,她,它(们)。

⑵的。

⑶往,到。

去。

⑷这,此。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⑹我。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⑽向。

因⑴。

3. 我要找高中必修一二的文言文的知识整理 宾语前置:1.皆口腹自役(归去来兮辞) 2.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4.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5.童子何知(滕王阁序) 6.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逍遥游) 7.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8.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 9.彼且奚适也(逍遥游) 10.彼且恶乎待哉(逍遥游)状语后置: 1.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归去来兮辞) 2.问征夫以前路(归去来兮辞) 3.农人告余以春及(归去来兮辞) 4.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5.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滕王阁序) 6.奉晨昏于万里(滕王阁序) 7.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遥游)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陈情表) 9.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陈情表)省略句: 1.稚子候门(归去来兮辞) 2.寓形宇内复几时(归去来兮辞) 3.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滕王阁序) 4.且臣少事伪朝(陈情表)被动句: 1.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 2.既自以心为形役(归去来兮辞) 3.纤歌凝而白云遏(滕王阁序) 4.而刘夙婴疾病(陈情表) 5.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陈情表)定语后置:1.都督阎公之雅望(滕王阁序) 2.宇文新州之懿范(滕王阁序)判断句: 1.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 2.《齐谐》者,志怪者也(逍遥游) 3.此小大之辩也(逍遥游) 4.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陈情表) 5.今臣亡国贱俘(陈情表)固定句式: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陈情表)啊!总算打完了!累死我了。

4. 高二语文所有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 距——拒,抵御,抵抗;
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 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 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 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 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
复夜去: 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 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 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 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 日夜:白天和黑夜;
日日夜夜;
9、臣活之: 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 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 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 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 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 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
是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
为所/
为……所 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 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 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 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 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 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 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 因计沛公于坐/
因招沛公出/
因言曰 因为、由于 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 项王按剑而跽曰 5、表递进:并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表并列:而且,或不译 劳苦而功高如此 7、表顺承:然后,接下来 拨剑切而啖之。

5. 【谁能帮忙整理一下 齐桓晋文之事1、无以,则王乎:以 通 “已 ”,停止 2、然则废衅钟与(本文有多处):与 通“ 欤” ,语气词,表疑问 3、王说 :说 通“ 悦 ”,高兴 4、为长者折枝:“枝”通“肢”,肢体(一说,折枝,就是折树枝.) 5、刑于寡妻:刑 通 型 ,作榜样 6、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已 通 矣 ,语气词,相当 了 7、盖亦反其本矣:盖 通 盍 ,何不 ;
反 通 返 ,回、归 8、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涂 通 途 ,道路 9、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愬 通 诉 ,控诉、控告 10、无不为已:已 通 矣 ,语气词,表示感叹 11、是罔民也 :罔 通 网 ,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 通 斑 ,头发花白,常比喻老人 二 古今异义 1、吾何爱一牛 爱:吝啬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用来推及到 3、至于兄弟 至于:推广到 4、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妻子:妻子和儿女 5、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中国:指中原一带 6、然后从而刑之 从而:接着就 三 词类活用 1、无以,则王乎 王(本文有多处):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王业(成就王业,取得天下) 2、保民而王 保:爱护,安抚 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异:意动,对……感到奇怪 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 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 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 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 ;
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 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 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 ;
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 8、刑于寡妻 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 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 10、轻暖不足于体与 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 11、危士臣 危:使动,使……受到危害 12、朝秦楚 朝:使动,使……来朝见 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 ;
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 14、寡固不可以敌众 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 ;
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 15、弱固不可以敌强 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 ;
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 16、以一服八 服:使动,使……降服 17、然后从而刑之 刑:名词作动词,处罚 18、是罔民也 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陷害 1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衣:名词作动词,穿 20、树之以桑 树:名词作动词,种 四 一词多义 ⑴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谈论) 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致负诚托,又乖恳愿(道路)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风尚) 道芷阳间行(取道)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道理) ⑵之 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的)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代词,他) 牛何之(往) 臣闻之胡龁曰(助词,无意义) ⑶舍 舍南舍北皆春水(房屋) 舍之!吾不忍其觳觫(放)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停止)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建房) ⑷诚 然,诚有百姓者(的确) 是诚何心也(真的)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真诚) 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果真,如果)。

高中语文选修一的文言文

1. 高中语文选修1背诵古文大全,够详细的 01.浙江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指定《选读》背诵部分《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2•
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 *** ;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2•
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 (16•
1)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13•
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12•
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3•
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
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 (16•
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 (13•
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
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
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18•
7)《论语》选读05《仁者爱人》背诵部分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1•
6)颜渊、季路侍。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5•
26)《论语》选读06《君子之风》背诵部分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 (15•
9)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4•
1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6•
11)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7•
16)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7•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 (6•
23)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8•
7)《论语》选读08《周而不比》背诵部分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2•
14)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16•
4)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15•
23)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 (12•
24)《论语》选读11《诲人不倦》背诵部分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7•
8)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
由也兼人,故退之。

”(11•
22)《论语》选读12《高山仰止》背诵部分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17•
4)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

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 (9•
11)《论语》选读13《沂水春风》背诵部分“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选读14《中庸之道》背诵部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

” 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11•
16)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
23)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

”“乡人皆恶之,何如。

2. 高中语文选修一的文言文 急啊 谢谢各位了··(我的书丢了 ) 由于字数限制,仅仅给了部分做参考1.邹忌讽齐王纳谏2.肴之战3.烛之武退秦师4.冯谖客孟尝君5.鸿门宴6.信陵君窃符救赵7.苏武牧羊[1]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wèi)其妻曰:“我孰(shú)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qiè)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fú)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1]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 乃下令:“群臣吏(li)民能面刺寡(guǎ)人之过者,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
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áo)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身高八尺多(今185cm多),并且形体容貌光艳美丽。

(有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看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俊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俊美。

”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打量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
再照镜子看看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

晚上睡觉时(又)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想有求于我。

” 邹忌假象图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不如徐公美。

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如今齐国有纵横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妃子、侍卫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了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
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
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缺点,并使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来进谏;
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见齐威王。

这就是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纳谏:接受规劝。

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

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邹忌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前三个“孰”:谁,哪一个与:和……比。

旦日:明天。

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

弗:不。

寝:躺着。

美我:认为我美,以我为美,美,意动用法,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确实。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以:以为,认为。

邹忌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妃子。

左右: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

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讥,讽喻。

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

市朝,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

市,集市。

朝,朝廷。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使动用法。

时时:不时,有时候。

间进:偶然进谏。

间,间或,偶然,断断续续地。

[2]期(jī)年:满一年,一周年。

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意思是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通假字有,通“又”。

孰:通“熟”,仔细。

如“孰视之”。

[3]九月甲午,晋侯、秦伯(1)围郑,以其无礼于晋(2),且贰于楚(3)也。

晋军函陵(4),秦军泛(fán)南(5)。

佚(yì)之狐(6)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7)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公从之。

辞(8)曰:“臣之壮也(9),犹(10)不如人;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11)。

” 公曰:“吾不能早用(12)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

3.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的文言文有哪些 1、《沁园春·长沙》—— *** 2、《雨巷》——戴望舒3、《再别康桥》——徐志摩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6、《鸿门宴》——史记除此之外还有《劝学》、《师说》、《赤壁赋》常考的句子有: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

2、故 , ;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驽马十驾, 。

,朽木不折;
,金石可镂。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 、、、。

5、孔子曰:“三人行, 。

”是故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7、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 。

8、舞幽壑之潜蛟, 。

4. 跪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至5所有的文言文课文,感激不尽 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 杜 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 杜 甫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蜀道难(背诵全文)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归园田居(背诵全文)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短歌行(背诵全文) 曹 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e5a48de588b6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264626562下归心。

琵琶行(背诵全文)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归去来兮辞(背诵全文) 陶渊明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目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僮仆欢迎,稚子候门。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5.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到必修五所有文言文列表 必修一 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 必修二 离骚、孔雀东南飞 并序、兰亭集序、赤壁赋、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蜀道难、琵琶行 并序、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 必修四 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 必修五 归去来兮辞 并序、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扩展资料 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

文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