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散文作品-虞美人改写散文

频道:正大体育 日期: 浏览:34

《虞美人》赏析

全词以明净、凝练、优美、清新的语言,运用比喻、对比、设问等多种修辞手法,高度地概括和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真情实感。

难怪前人赞誉李煜的词是“血泪之歌”,“一字一珠”。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出自五代李煜。

原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扩展资料: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虞美人的原文及赏析

   虞美人   作者: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 《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 韵转两平韵。

  ②了:了结,完结。

  ③砌:台阶。

雕阑玉砌:指远在金陵 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④朱颜改:指所怀念人已衰老。

  ⑤君: 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赏析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原因之一。

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枨触,跌衬出他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阶下囚作者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情感。

因为人们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虞美人抒情散文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 汴京城的夜晚总是繁华而喧嚣,何况今日又是七夕节。

无数对恩爱缠绵的夫妻情侣相伴而出,观赏着街上如织的灯火和喧闹的市集。

抬头仰望星空,冷月高悬,牵牛织女遥遥相望,寄托了每个痴男怨女的缱绻情思。

“迢迢牵牛星,杳在河之阳”。

而在汴京城的某栋孤寂小楼里,有个男人正哀怨的吟出这句诗来。

这男子相貌清秀,天庭饱满,齿白唇红。

其左眼乌黑如墨,竟有双瞳相连。

他虽然相貌不俗,但此时此刻却眉头紧锁,眼神里满是忧伤,满是愁意。

他就是这首句诗的作者。

细细想来这已是他很多年前的作品了。

他口中喃喃的念着,仿佛要将这首句诗深深地镌刻在心里一般。

其实,这首句诗早就刻在了他的心里。

如今念来,已是字字带血声声泪。

往事如刀,伤人伤心。

其实很多年前他的心就伤了。

乾德二年十一月,娥皇卒。

这是一个令他不堪回首的日子,他不能想象曾经与他共同改谱《霓裳羽衣曲》的那个女人会死。

那个“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的周皇后,那个向他“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妻子竟然就这么走了,将他一人抛弃在这孤寂冷清的宫殿里。

他虽然是个皇帝,有着生杀予夺的大权,有着三千粉黛的后宫,但他也是个男人。

只要抛不开男人的本性,他就需要女人的呵护,需要女人的温暖。

更何况他是那么的懦弱。

可这能怪谁呢?他无意接下父亲抛给他的烂摊子。

他从没想过要当什么皇帝,他只想当一位逍遥快乐的普通人:填他的词,吟他的诗,作他的画,谱他的曲……他天生就是一个悠闲的散人。

寄情于山水之间,不理俗尘,乘物以游心。

而宿命非要让他坐上皇位,披上龙袍,批阅繁杂的奏折。

他感到心力交瘁,可是他无奈。

既然老天非要他坐上这个摇摇欲坠的龙椅,那他也只能默默接受,总不能与命运抗争吧。

他曾亲眼见过他的哥哥弘翼是如何逆天行事,最终毙命的。

他没有他哥哥那般的果敢和刚毅,所以他不敢,不敢与命运相抗。

当父亲在弥留之际,将颤巍巍的手搭在他的手背上,用尽最后一丝气力叫着:“重光,重光”的时候,他知道,他以前的自由生活将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将是江山社稷的烦恼和山河飘摇的忧愁。

而娥皇能在他批阅奏折,为国事担忧之际,嘘寒问暖,体贴备至;
有时他正为填词为难之时,娥皇会适时的递上一碗茶,让他茅塞顿开,写出精彩华章;
他们常常一起吟诗谱曲,填词作画,其乐融融。

在他的心中,娥皇不仅是国家的皇后,他的妻子,更是他的知己。

以至于在娥皇死后很多年,他再也没找到一个能与他促膝长谈的人。

娥皇就是这么一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女人,一个令他朝思暮想的知音。

只要有了她,什么皇位权利,什么国家大事,什么荣禄富贵,都可以统统不要。

只愿能和她相依相偎,白头偕老,也就满足了。

“真是故国不堪回首啊!”他忽然发出了这么一句感叹。

回想起自己在南唐的倥偬岁月,现在想来当真是不堪回首。

当大宋兵马直驱金陵城时,眼见着宋兵闯入宫内,他便知他的南唐已经成为了“故国”。

在那一刻,他脑海中无数的记忆飞速掠过,终而归于一片空白…… 他被关在这孤清的小楼多久了?几天?几个月?他自己也不大记得了。

他自那天被宋朝士兵带到这个小楼之后,他就再也没出去过,整天借酒消愁,哀声叹气,时时把酒吟歌,对月凝思。

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南唐城破,李煜率子弟及官属四人肉袒出降,北上汴京,南唐灭亡。

翌年正月,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十一月,进封陇西公。

门外一阵哭声响起,他皱了皱眉头,无奈的`又摇了摇头。

只见一绝色女子抹着眼泪走到他身前,大声哭诉。

他看着她那雪白脸庞上沾着泪痕,好似雨后梨花,娇艳已极,不觉心中微微一动:“曾几何时,他姐姐也是这样哭着向我承欢。

那时的我无所不应。

”是的,对待娥皇,他可以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而对娥皇的妹妹,他做不到。

即使她和她姐姐长的一样。

有时,一个女人可以代替另一个女人的肉体,而在男人的心中,却无法代替另一个女人在他心中的位置。

无论家敏对他多么的殷勤温柔,可他就是不爱她,他爱的是她的姐姐。

他时常在想,既然我不爱他,那我为什么要封她做皇后呢?难道我是想让她代替她姐姐的位置? “这不可能。

”他每次都推翻了自己的想法,“没人能替代娥皇的位置。

”他一生中宠幸过许多女人:家敏、窅娘、黄保仪……可没人能取代娥皇在他心中的地位,娥皇已是他心中永远不可磨灭的痕迹。

“怎么了,太宗又把你强留在宫里了?”他轻轻抹去家敏脸上的泪痕,语气中有些无奈和冷淡。

家敏点点头。

其实他对此不以为意,他本就对家敏没什么感情,即使有,也仅仅是局限于他的外表。

家敏也深知他的心意,所以,她恨他,更恨她的姐姐。

对她姐姐浓浓的恨意之中,更多的是嫉妒,嫉妒姐姐能得到他的宠爱,而自己的相貌与她一样,甚至文采并不输于她,却得不到这个男人的心,这让她又妒又恨。

“哎。

”他长叹一声,愁绪满怀。

缓缓走到桌前,端起酒杯,一饮而尽。

放下酒杯时,他顺手拿起桌上的一张小笺,上面写着一首词: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是他刚刚写就的,哀怨凄婉之情溢于纸面,读来催人泪下。

他口中默默念了一遍,双眼渐渐迷离了,泪水模糊了他的视线。

他轻轻的将小笺放下,又斟了一杯酒,仰首饮尽。

问君能有几多愁,他的无尽愁意化作一杯美酒,一饮而尽…… 忽然,他觉得小腹隐隐作痛,转瞬间,剧痛如潮水般涌来将他吞没。

他猛然倒地,全身抽搐不止,口中血如泉涌,双眼睁的斗大。

无边的痛苦使他俊美的脸庞扭曲的可怖至极。

他的头渐渐地缩了下来,双腿蜷在胸口,两手不停的在空中乱抓,似乎要抓住什么东西。

片时,他的身体静止了,双手停滞在空中,十指指节发白,蜷曲如勾。

头深深的埋在两腿间,似乎在躲避着什么令他感到恐惧的事物。

一旁的家敏早已吓得目瞪口呆。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日,宋太宗以牵机之毒杀害南唐后主李煜,追封其为吴王。

十月,以王礼葬于北邙山,小周后家敏亦卒于此年,与李煜同葬。

《虞美人》散文改编

江南——《虞美人》   今日古都,几多哀愁风雨……   青石古道,莫愁含羞,细腰垂柳,再看那粉面桃花,又引得多少遐思?   和风细雨,轻拂玄衣,沾了一丝湿答答的花粉香,却扰了思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拨动指中那缕七弦,一曲离人调,飘然响起.   看,满眼旖逦的春光,满目似锦的繁花,略施薄粉的红颜,莺歌燕舞的江南,一切都娇娇滴滴,似羞含俏。

却为何,偏遮不了,掩不住曾有的凄凉悲壮?   故人去了,故国远了,还剩什么?往事知多少,知多少?纵然看遍这多少的兴衰,尝遍这多少的辛酸。

泪,也只能流至心里,化成那一江的春水。

愁之多,恨之悠,偏似那滔滔不绝的江水啊,流不停,泣不停。

  怨谁?   怨君的沉湎歌舞,怨君的喜好辞赋,怨君的不勤国事,还是怨开在殿中的那朵金莲花?怨那花开的几许娇艳?招了太多蜂蝶?   远处传来了幽幽的琴瑟声,刺透夜空的灯火通明。

却为何让人心痛?是当日金陵城中摇曳于莲花之上的人儿,在为那早已酣醉的得胜者轻歌曼舞么?如今又是谁的朱颜泪,滴落花瓣,成了那粒露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语清丽,意境深远。

妙哉妙哉!好词啊!只是太哀了……”仍是锦衣华服,云髻高耸,仍是钗环叮当,璎珞玲珑。

还是那倾城的小周。

却不见了初入宫门的羞涩,多了历尽沧桑的凄然。

  只是太哀了……仅仅是哀么?   天上这轮月,是否还和当年的故土上悬着的一样?月是相同,故国呢?还是那片雕栏玉砌的辉煌吗?只怕是早已断垣残埂。

往事不堪回首,不堪回首在这月明之夜。

  以泪洗面,却洗不去心中的愁。

只道一个愁字,当真使人白发垂三千么?   问君能有几多愁?愁的不是将改的朱颜,愁的不是渐冷的晚风。

这孤耸的小楼,岂能锁得住这满腹喷泄的愁?是恨?是怨?是妒?是悔?南唐也好,江南也罢,已不再属于自己了。

那一切的一切都已成为过去的一场梦,溶入月色中,成了无奈的思,无限的愁……透着绝望。

绝望的是所有的思乡之愁,思国之忧被这可恼可恨的春水阻隔。

到不了所思念的江南故国。

  凄凉的夜,又起东风了。

看夜空里晚归的鹭鸟,大概也只有它不畏东风。

  “若我们也是鹭鸟多好?只须一对翅,更无须涉过那暗流涌动的江。

飞回南唐。

”千般的愁遇到小周的嫣然一笑,也没了。

  可是,还有南唐么?那又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大概也只能留入梦中游历一番……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然一切连回首都难,不如饮了这杯鸠毒,什么爱恨情愁,天下家国?倒不如甩袖而去,随了这洛阳的牡丹花魂,一起风流。

做什么亡国之君,违命之侯?倒不如唱罢这绝命之词,泣血而尽……   再看一眼这江春水,都随它去罢……只当那所过眼的,是俗尘的一梦。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