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十祭石感恩图片

频道:诺亚体育 日期: 浏览:25

正月初十的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

也称“石不动”河南风俗。

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

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

在山东郓(yùn)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

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

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在河北省中南部,晚上各家各户会在门口点燃篝火,将一年内用旧的炊具等烧掉,预兆全家在新的一年里无灾无难。

正月初十有什么样的讲究?为何会说是石头的生日

正月初十这一天不能动石器,也不要能搬动石头,只要跟石头有关的都不能动,而且在这一天还要在家里的石器上贴上福字,贴上道酉,还要设祭石头,因为这些石头代表的是碾神、磨神、碓臼神等等。

因为石与十同音,所以正月初十是石头的生日。

中国是礼仪之邦,众所周知中国非常重视礼仪,在不同的日子会有不同的习俗与讲究,那么今天小编带大家来了解一下我国有名的石头节。

石头节是在每年的正月初十这一天,为何会是正月初十这一天过石头节呢?原来是因为石头节的石与初十的十同音,因此这一天就叫石头节,也称老鼠娶亲日。

在这一天全国普遍的习俗就是不能搬动家里的石器,而且还有祭祀石器,特别是平时拿来磨米,碾庄稼的石器更不能动,因为动了的话对庄稼会有伤害,这一年的庄稼得不到丰收。

到了中午家家户户还必须吃馍馍,因为这样代表这一年能够平安富贵,同时也有尊重石头神的意思。

在这一天我们全国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一些其他不同的习俗,那么我们就来了解各地的习俗吧。

1、忻州在这一天山西的妇女们会做高粱面鱼鱼,她们一只手可以搓五根,然后两只手同时搓,一下就可以搓十根,所以也称这一天为十指。

煮好了之后全家人要坐在一起吃,然后在吃之前要拿个碗装着放在墙角,用来给老鼠娶亲吃。

2、山西省东南部 在这一天家里的妇女要做“
十字团”
,蒸熟之后拿碗装起来放到墙角给老鼠吃。

3、山西南部在这一天农民朋友们会用面食捏成农作物的形状,这样象征着今年的农作物可以大丰收,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
实子日”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是什么?

春节初一到初五的风俗:正月初一这一天最重要的便是“开门炮仗”,要在早晨开门大吉,先烧爆竹,送旧迎新。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从年初一开始便进入迎禧接福、拜祭神祖、祈求丰年主题。

早上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拜岁神。

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

正月初二早上拜祭天地神灵,之后是烧炮、烧纸宝,最后开始吃"开年饭",而且这一顿的饭菜有很多,一般准备为发菜、生菜、鱼等,意在取其生财利路之意。

这天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

正月初三这一天不宜出门,传统习俗是烧门神纸,这一天更不适合拜年,出门容易与他人起争执。

正月初四初四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而且送神要从一大早就开始,接神则可以放在下午,同时要准备好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传统习俗是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正月初五是五路财神的生日,因而在这一天要迎财神,保佑全家在新的一年里可以财运亨通,日进斗金。

因而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主要就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春节初一到十五的风俗是什么?

1、正月初一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初一早晨,人们要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

人们早早起床,打扮整齐,出门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新年。

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正月初一这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2、正月初二正月初二,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而且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但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被称为“正月不空房”。

在过去,一家人也会选择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北方在正月初二还会祭财神。

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过去,老北京的大商号会在这天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还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发大财。

3、正月初三在全国大部分地方,“回娘家”的时间一般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东等地,却是初三才“回娘家”。

北方一些地区将初三称为“扫帚日”。

因为这天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这两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拿起扫帚打扫房间了,而且在打扫的时候要从外往里扫,表示聚财的意思。

在南方地区,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长约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的吉利话,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挑出外面倒掉。

4、正月初四按照传统习俗,正月初四是诸神降临人间的日子,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

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因此,初四下午,家家户户都要将三牲、水果、酒菜等供品备齐,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5、正月初五大年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

鞭炮从里往外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轰将出去。

这天,民间通行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

天津人在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饺子,而且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

这一天也是传说中财神的生日,也是迎财神的吉日。

上海旧历年有抢路头的习俗。

正月初四子夜,备好祭牲、糕果、香烛等物,并鸣锣击鼓焚香礼拜,虔诚恭恭敬财神。

为争利市,故先于初四接之,名曰“抢路头”,又称“接财神”。

6、正月初六正月初六被称为“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这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在北京地区,家中的妇女偶尔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门上的挂笺也可摘下来同时扔出去。

这一天最受欢迎的是当年满12岁的男孩,12是6的二倍,可称六六顺。

这天也是店铺开张的日子,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旧时,老板和店员们会在这一天猛摇算盘,用秤杆敲打秤盘,让店内响声一片,取“响响当当,大吉大利”之意;
门板也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以示吉利。

7、正月初七大年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

根据《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

这天,香港市民喜欢吃及第粥。

所谓及第,是希望科考高中状元。

人日要尊敬每一个人,连官府也不能在这一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一天教训孩子。

南方一些地区,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

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8、正月初八相传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

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初八这天也叫顺星节,传说是诸星下界的日子天空星斗出得最全,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

长辈还要向儿孙讲“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保持“慎独”的重要性,因为“流年照命星宿”时刻在监视着每个人的一举一动。

9、正月初九民间认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即所谓的“玉皇诞”、“天公生”,亦称“天日”。

这一天,道观要举行盛大的祝寿仪式,诵经礼拜。

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此日待人处事皆讲求和气,不可冒犯天神。

民间的祭天仪式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

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

10、正月初十相传,正月初十是石头节,为石头神生日,称“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动”等。

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否则会伤了庄稼。

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

11、正月十一正月十一,祭奉紫姑。

相传在西南地区,尤其是湘西,深受压迫的女性把她奉为弱女子的保护神,多迎祀于家,占卜诸事。

正月十一还是“子婿日”,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

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

12、正月十二:搭灯棚、烤火节、过老鼠节、包饺子、“点丁”日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

在石家庄南部一些地区的汉族民间,至今还保留沿承着正月十二烤柏火的风俗习惯。

北京的习俗有抖空竹(和谐之声)、摇风车(欢乐之声)、敲锣鼓(太平之声)等游乐活动,人们还可以走亲访友、结伴出游、制作灯笼、排练花会……13、正月十三:灯头生日、滚龙灯、扎彩灯、吃汤圆、祭祀关公、做“圣虫”、祭海、放海灯汉族风俗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14、正月十四: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吃麦流、吃“糊辣羹”、伏羲诞辰日、守财神、偷青、走大桥、卜紫姑、卜流花正月十四即农历正月第十四天,作为汉族传统农历节日之一,这一天的汉族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

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宣告结束了。

15、正月十五:元宵节、灯会、吃元宵、演社火、走百病、偷菜、捏生肖、祈娃娃、拜晚年、游灯、听香、烧旺火、猜灯谜、抢灯裘。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