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诸子选读 课后答案-先秦诸子选读课后题答案

频道:开心体育 日期: 浏览:24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吕思勉先生说:我国学术,只有先秦时候的诸子百家之学纯为我华夏民族的自创。

而现在《先秦诸子选读》被列入了高中语文的教学素材。

本文的内容是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   在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作为“文化论著”模块内容之一的《先秦诸子选读》,在“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方面具有十分独特的价值。

在高中阶段进行本课程的教学必须从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笔者认为:进行本教材的教学,首先必须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其次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
其三必须充分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第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第五,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第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关键词:   选修课 《先秦诸子选读》 教学策略    一、高中阶段选择开设本课程的现实意义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第十七》载:孔子临辞世前七天,也就是公元前479年夏历2月4日,“孔子病,子贡请见。

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会唏嘘不已。

这位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先哲,在自己行将辞世的时刻,以一颗挚爱人类的圣者之心,面对眼前充满了罪恶的现实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忧郁,他以哲人的独到眼光,清醒的指出:“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2500多年的中国历史,十分形象的演绎了孔子的预言。

  今年,也就是公元2006年9月28日,是这位全世界最伟大的哲人诞辰2555周年。

  传统文化爱好者胡祖尧老人根据曲阜市档案馆提供的信息,从国家图书馆得到了一张报道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的《堪培拉时报》(1988年1月24日)复印件,该报一篇名为“诺贝尔奖获得者说要汲取孔子智慧”的报道说,从事等离子物理学研究的瑞典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1988年1月举行的主题为“面向21世纪”的巴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集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   哲人其萎,历史决不会停止自己的脚步。

当人类审视眼前的世界时,人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他。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那么,今天,天又生我们,长夜会“复旦”吗?   无论如何“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圣者的追求,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如果能侧身其间,献一份心力,自然充满了神圣感。

  泽东指出:“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
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

”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作为一个高中生,必须“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局限。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等五家共同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为我们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教材。

   二、《先秦诸子选读》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   本教材所可能得到的教学时间最多不超过9个周。

但是教学内容却远远超过了一个必修模块。

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先秦文章阅读的难度是相当大的。

教师缺少参考资料,缺乏选修课的教学经验。

怎样在那么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读懂读透,得到实实在在的收获,确实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没有对教材全面而深刻的把握,没有对先秦诸子原著尽可能的阅读和了解,没有对有关先秦诸子在历史上和现当代的研究成果的认识和了解,没有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的精心研究和统筹安排,不能充分解放教学思想,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想达到教学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笔者认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依据、教学策略和方法选择应从如下几个方面通盘考虑:   (一)、切实贯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文化论著选读与专题研讨”部分的教学要求。

  1.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特别是一些经典名著,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2.在整体了解论著内容的基础上,选读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

  3.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并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4.借助工具书和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知道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5.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有意识地验证、借鉴、运用所读论著的观点、方法,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

  6.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7.以发展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能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剖析。

  以上七项要求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以上第一项内容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必须着眼于当下育人的需要,有如下几个目标要求:①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

②促使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③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④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⑤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⑥使学生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①和⑤着眼于文化论著的内容,也就是力求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从文化视野、思维空间、文化素养方面让学生有一个明显的扩充和提高。

  ②③④⑥着眼于学生的价值取向、情感境界、科学精神和思想探索,促使学生探索、思考、形成以至坚定自己的行为准则。

  这是进行文化论著教学的总的目标纲领,必须悉心领会。

  2、在具体方法上,以上2、3、4、5、6、7条告诉我们,对于选择教学的文化论著,①必须让学生尽量全面系统的了解该文化论著的基本内容(第1条第1句),必须让学生尽量了解“作者情况和相关的文化背景,了解论著中涉及的主要问题,排除阅读中遇到的障碍。

”(第4条),也就是必须要“知人论世”。

  ②以“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为目的,“选取其中的重点章节,有侧重地进行探究学习”,这就告诉我们,选取的重点章节以及教学的侧重点,也必须符合“把握论著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了解用以支撑观点的关键材料”的要求。

  ③教学方式要注意在教给学生“学习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理性的反思”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自主的“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乐于和他人交流切磋,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为此就必须做到让学生“对感兴趣的社会、历史、文化现象进行理论思考,独立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开展专题讨论和研究,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   ④教学过程中必须“联系当代社会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和中外文化现象”,必须“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的发展”。

这是实现学习文化论著现实意义的必由之路。

  (二)必须创造性的落实本教材的教学说明   本教材在教学说明共有4条,第1条提出了教学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本教材的教学宗旨,这个教材的编写宗旨是这样表述的:“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先秦诸子论著,启发和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   我们可以把以上表述分为两项:一是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要求,即“引导学生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学生对优良传统的热爱”;
一是所要达到的阅读能力要求,即“发展学生阅读古文的基本功”。

  第2条说明了本教材中阅读专题的分类,教材把所有的章节分成了必读和选读两类,“必读材料要求精研细读,选读材料意在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能基本把握材料的主旨即可”。

  第3条说明了要求背诵的条目,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要求学生背诵更多的选文。

  第4条说明了本教材的选编范围和编选重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的,全书共选编了《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墨子》、《韩非子》共七部著作的选读。

其中《论语》和《孟子》的选读两个单元共占了14个小专题,另外,荀子为1个小专题,《老子》为1个小专题,《庄子》为5个小专题,《墨子》为3个小专题,《韩非子》为2个小专题,共13个小专题。

也就是说,《论语》和《孟子》占了整个模块的.一半以上的分量。

从页码上看,全书共131页,除去书前的“概说”7页,这两部分共占74页。

也就是说,不管是从编排的体例,还是从实际数量,《论语》选读和《孟子》选读都是本教材的着力点。

其中,《论语》以全书仅1万1千字的数量,就占去了本教材选读四分之一的页码。

所以,《论语》的教学又为本教材的重中之重。

  另外,“对于未列入的部分子书,比如《晏子春秋》、《吕氏春秋》等,可选择的材料根据相关性编入‘思考和练习’中”。

  (三)必须借鉴历代哲人阅读经典的现成经验和具体方法   最为后人推重的阅读方法和阅读经验是孟子和宋代程颐的有关论述。

  1、孟子的“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   (1)《孟子万章上》:“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预先猜度)志,是为得之。

”孟子认为,评论诗的人,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字眼断章取义地曲解辞句,也不能用辞句的表面意义曲解诗的真实含义,而应该根据作品的全篇立意,来探索作者的心志。

孟子的这一论断,也同样适用于研读经典著作。

  (2)《孟子万章下》:“一乡之善士斯友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   近人王国维则将“以意逆志”与孟子的“知人论世”结合起来加以解释:“顾意逆在我,志在古人,果何修而能使我之所意,不失古人之志乎?其术,孟子亦言之曰:‘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玉溪生年谱会笺序》)   同样,我们阅读先秦诸子的经典著作,这种“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的方法也同样适用。

  2、程颐论“读论语孟子法”   宋代著名理学家程颐较为系统的总结了自己读经典著作的经验   (1)阅读经典应以“论语孟子为本”。

  程子指出:“学者当以论语孟子为本。

论语孟子既治,则六经可不治而明矣。

” 程子进一步指出:“学者先读论语孟子,如尺度权衡相似,以此去量度事物,自然见得长短轻重。

  (2)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读《论》《孟》,效果不同。

  程子曰:“读论语:有读了全然无事者;
有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者;
有读了后知好之者;
有读了后直有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者。

”   这就告诉我们,必须避免前两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读了全然无事”和“读了后其中得一两句喜。

程子反复告戒后来的读书人:“今人不会读书。

如读论语,未读时是此等人,读了后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读。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尽力避免这种“读了”却“便是不曾读”的状况。

  (3)和孟子一样要求从整体上全面深入地把握经典著作   强调要“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用心”,读书中必须思考“圣人之所以至于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所以未得者”。

也就是孟子所说的 “知人论世”。

  (4)要想全面理解,不应只读节选部分。

  有人曾经问程颐:“且将论孟紧要处看,如何?” 程子回答说:“固是好,但终是不浃(jiā)洽(深入沾润;
遍及。

此处应为理解深透)耳。

”所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发学生对于经典著作的深入阅读,是本教材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

  (5)要求由浅入深仔细理会,可分如下步骤:①“看文字,先晓文意”,这是阅读经典的基础一步,因为“未有不晓文义而见意者也” 。

②然后“句句而求之,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则圣人之意可见矣。

”   (6)特别强调“以意逆志”。

更为重要的是,程颐给出了“以意逆志”的具体方法:程子指出:“学者须将论语中诸弟子问处便作自己问,圣人答处便作今日耳闻,自然有得。

虽孔孟复生,不过以此教人。

若能于语孟中深求玩味,将来涵养成甚生气质!” ,也就是说,所谓“深求玩味”,就是指“将圣人言语切己”,   “人只看得二书切己,终身尽多也”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和自己直接联系起来,切不可书是书,我是我,以至成为“读了全然无事者”“学论语而不知论语”。

  不管是《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本课程教材编辑者的意图,还是历代哲人的阅读经验,都明确的告诉我们,学习文化论著,特别是文化经典,切不可照本宣科,只重视字句的疏通和诵读,以至“读《论语》不知《论语》”,必须在知人论世,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尽可能把握其要旨和精髓。

切不可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或因循守旧,以现成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探究;
或在没有方法、没有引导、学生茫然无所知的情况下就要求学生讨论,最终东拉西扯,无所归依;
外表热闹,却没有真正的思考,难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师切不可以为是选修课,就不给予充分的重视,或者认为完全可以凭借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就能达到教学目的。

  (四)必须重视与相关学科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全面和系统。

  高中《思想政治》③必修部分《文化生活》以怎样正确认识、对待传统文化为视角,介绍了孔子;
高中历史“必修Ⅲ”《文化发展里程》中的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 分两课较为全面深入的介绍了先秦诸子百家。

在本教材的教学中充分注意和相关学科的学科渗透,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益,实实在在提高教学效率。

  (五)尽量参考其他版本的相关教材   比如本教材的《论语》选读部分,就可以参考广东版教材《论语》选读。

  (六)充分利用现当代有关先秦诸子哲学思想和文学成就方面研究的成果,以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的解读先秦诸子。

  以上六个方面决定了本教材教学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总结,

诸子文学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高中选修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翻译

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  孔子说:“遇事不想着‘怎么办,怎么办'
的人,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

”孔子说:“有错不改,这才是真错。

”  子贡说:“君子的缺点,象日蚀月蚀。

一有缺点,人人都能看见;
一旦改正,人人都会敬仰。

”  子夏说:“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

”  孔子说:“人能弘扬道义,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避免怨恨。

”子夏做莒父的市长,问政。

孔子说:“不要只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只求速度,往往达不到目的;
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  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子贡问政。

孔子说:“确保丰衣足食、军事强大、人民信任。

”子贡说:“如果不能同时做到,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军事。

”“如果还不行,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衣食。

自古皆有死,缺少人民的信任,国家就要灭亡。

”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孔子在河边说:“过去的时光就像河水一样,不停昼夜地流着。

”扩展资料一、出处:论语(中国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

二、孔子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其人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为和中国祖先神祭祀同等级别的“大祀”。

高二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三课《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注释】知:此句有五个“知”字,前四个都是“知道”的意思,最后一个同“智”,聪明。

【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态度。

原文】 子曰:“由(1),诲女(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注释】 (1)由:姓仲名由,字子路。

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

(2)女:同汝,你。

【译文】 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评析】 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