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派散文的特点-论语派散文的特点是

频道:诺亚体育 日期: 浏览:21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论语派”指的是什么呀?

论语派:现代文学流派。

因《论语》半月刊而得名。

主要代表人物为林语堂。

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

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寻开心。

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论语派”风格:林语堂始办《论语》,即提倡幽默,倡言“不谈政治”自命“言志派”,反对涉及“党派政治”的“载道派”。

《论语》初期文章尚多对国民党统治下黑暗社会的讽刺。

鲁迅曾应邀投稿支持,意在争取并给以善意批评。

至《宇宙风》时期,林语堂则进一步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主张“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自命为“性灵派”与“语录体”的继承者。

至此,思想消极的一面更有所发展。

代表作家简介:林语堂(1895—1976),现代作家、学者,福建龙溪人。

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

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主张“幽默”、“性灵”,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论语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

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

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

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

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

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

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行之有效为格调”的小品文。

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

1952年在美国与他创办《天风》杂志。

1966年定居台湾。

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

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

1976年在香港逝世。

“论语派”散文的艺术个性及偏颇。

【答案】:论语派是以1932年林语堂创办的《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以杂文为主的小品文流派。

这个流派拥有三个刊物,即《论语》、《人间世》、《宇宙风》。

代表人物是林语堂、周作人。

该派提倡幽默、闲适和独抒性灵的创作,主张保持“冷静而超远的旁观者态度”,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

话语派也在某些方面略显偏颇: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

《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

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活、寻开心。

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简述林语堂小品散文之美

林语堂语录林语堂语录--------------------------------------------------------------------------------两脚踏东西文化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我的话》彻悟与痛苦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吾国吾民》稀罕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

──《吾国吾民》倘无幽默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一夕话》倘无女子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

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

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

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

──《金圣叹之生理学》人之渺小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

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

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

──《苏东坡传》悠闲的情绪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生活的艺术》快乐哲学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
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

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生活的艺术》笔和锥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

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

──《生活的艺术》与古人面谈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

──《生活的艺术》警醒迟钝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

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生活的艺术》可怜的世界……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生活的艺术》最美的时候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
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
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生活的艺术》乘船的旅客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

──《生活的艺术》热情加智勇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

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生活的艺术》死了三次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
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
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

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

──《生活的艺术》旷达的幽默家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

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

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

──《生活的艺术》刻板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生活的艺术》想做另一个人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

”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

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生活的艺术》。

相关文章

网友留言

我要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